晶能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简称晶能生物)是博爱新开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股票代码:300109),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科技服务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
晶能生物拥有国际最先进的高通量测序,基因芯片,单分子光学图谱,生物信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专业提供科技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和健康临床服务。晶能生物通过国际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家3A企业信用认证,加盟上海研发公共平台,获得上海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6项。
晶能生物公司标志设计时抓住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快速成长的巨大机遇,成立晶能创新医疗健康研究中心,研发团队囊括国际顶尖科学家,中国国家千人公司LOGO设计学者以及国内知名院校医院在内的资深专家,以精准医学和基因检测为导向,致力于研发肿瘤和遗传病健康与临床产品。相关设计: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晶能生物奉行客户第一、服务至上、共同成长、持续发展的原则,始终怀着感恩的心态,努力做一个让客户、员工、股东、社会满意的企业,成为医疗健康和科技服务的领导性公司。
2015年曙光服务器到位
5月曙光服务器到位
4月Hiseq3000测序平台到位
2月荣获“2014年度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最具发展潜力服务机构”荣誉称号1月Hiseq3000测序平台到位
2014年晶能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10月晶能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6月晶能获得6个计算机软件著作证书
3月晶能通过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2013年晶能完成8万个SNP样本;Miseq平台到位
9月晶能完成8万个SNP样本;Miseq平台到位
8月晶能正式加盟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3月晶能成为全国首家BioNano认证服务商1月illumina Hiseq2000正式升级为2500
2012年晶能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12月晶能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10月晶能完成第二篇GWAS新盘实验发表在Nature Genetics;晶能成为illuminaCSPro认证服务商
9月晶能完成的GWAS芯片实验发表在Nature Genetics;完成1000个外显子测序项目
2010年晶能公司成立
12月illumina Hiseq2000测序平台到位;国内第一个完成Omin系列芯片实验平台
9月illumina iScan芯片台到位
8月晶能技术中心成立sequenom到位
2月晶能公司成立
徐剑锋
医学硕士/公共卫生博士/复旦大学“千人公司LOGO设计”
研究方向
徐剑锋教授是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的终身教授和肿瘤基因组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遗传流行病学、肿瘤基因组学和转化医学研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肿瘤基因组研究,筛选并鉴定与疾病发生和预后相关的基因,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包括疾病个体化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等。已发表了近200篇SCI论文,包括~20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遗传杂志,科学杂志。
工作业绩
2010年,徐剑锋教授作为“千人公司LOGO设计”学者受聘于华山医院担任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一职,有丰富的临床病人和肿瘤组织资源。同时徐剑锋博士受聘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并创建了复旦-文安德遗传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已组建以基因分型和基因组测序为主的实验室,以及一批优秀的遗传流行病学、生物信息学和数据分析研究人员组成的综合研究团队。从2014年年中徐剑锋教授作为晶能生物的专家团队带领公司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对晶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教育背景
1979年9月-1984年7月,上海医科大学;
1984年9月-1987年7月,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理学硕士;
1991年6月-1992年5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硕士;
1993年10月-1997年1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遗传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博士。
工作经历及职位
1987年7月-1991年6月,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
1992年5月-1993年6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1993年10月-1997年1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遗传流行病学家;
1997年6月至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助理教授;
1997年1月-2000年6月,马里兰大学,医学助理教授;
2000年6月-2004年6月,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和肿瘤生物学,副教授;
2004年7月至今: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和肿瘤生物学,教授;遗传流行病学,主任;
2005年3月-2008年4月,肿瘤基因和分子流行病学项目,主管;
2005年3月至今,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
2008年5月至今,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肿瘤基因组中心,主任;
2010年3月至今,复旦大学,泌尿医学研究所,主任。
包雷
生物信息学博士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生物信息与生物统计的研究
工作业绩
转化生物信息学共享平台,2010年–2015年,为UCSD多个PI的转化医学科研,提供生物信息和生物统计的共享平台支持。侧重于临床实验设计和基因组高通量数据(特别是二代测序)处理,参与的主要项目包括:1)同时性双侧乳腺癌外显子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2)甄别自闭症和正常儿童群体的RNA测序分析;3)同卵双生子心血管疾病对吸烟依赖性的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具有丰富的生物大数据和高性能计算平台搭建方面的经验,精通各种二代测序方案和数据分析,包括全基因组和外显子组测序,RNA-seq、Chip-seq等。
分子诊断,2009年–2010年,在CLIA授权及CAP认证的分子诊断实验室,从事基于多基因表达谱的迁移肿瘤分类的专利诊断产品研发,并作为两位主管统计师之一,深度参与为该产品寻求FDA批准(510(k) clearance)而开展的大规模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具有丰富的生物分子标记发现和鉴定、统计预测模型构建,及建立诊断产品标准操作规范(SOP)的经验。
癌症基因组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利用二代测序和表达微阵列等高通量技术,来发现和验证影响癌症预后和药物治疗敏感性的遗传特征谱(genetic signature)。针对肿瘤特有的组织异质性和低丰度突变,开发专门的二代测序分析工具。
复杂遗传病的系统生物学,针对复杂遗传病,开发和利用一系列计算生物学工具来筛选和鉴定遗传病易感基因,包括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eQTL分析,人鼠同源疾病比对,调控网络构建,及高通量组学数据整合等。
遗传突变位点的功能注释:测序得到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其它遗传突变位点,大多数是中性突变,只有具有功能的一小部分突变才是遗传病的潜在位点。为了优选功能性的突变,开发了一系列功能注释工具,包括编码区SNP是否具有破坏蛋白质功能的倾向性,非编码区SNP是否导致microRNA结合位点的产生和湮灭,以及非编码区SNP是否在绝缘子区(insulator)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等。
教育背景
1992年-1996年,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工程学士;
1996年-1999年,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硕士;
1999年-2003年,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博士。
工作经历及职位
2004年–2006年,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UTHSC),博士后研究员;
2007年–2008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生物信息研究所(Virginia Tech),统计遗传学研究员(Statistical Geneticist);
2009年–2010年,生物梅里埃分子诊断公司美国分部(bioMerieux USA),资深统计师(SeniorStatistician);
2010年–2015年,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癌症中心生物信息与生物统计共享平台,首席统计师(Principal Statistician);
2015年至今,晶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物信息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