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融合”不是“相加”。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并非“两微一端”的简单叠加,一定要实现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资源联动、内容共享、人员协同、营销相融和产业并举。3、新媒体并不是广电系统的附属,而是让广电进行系统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1、进入新时代,发展新媒体、打造全媒体平台应已成为各级卫视、地级台的标配。
一切以基础差为借口不重视新媒体的思想都要统统摒弃。所涉及的行业遍布机械、娱乐、医疗,IT、家居、服装、餐饮行业等。我们很专业,因为我们很专注,好的企业形象设计,能让您的企业提升品牌形象,跻身高端行列。
2、“融合”不是“相加”。包括:LOGO设计、包装设计、画册设计等,就可以判断一个品牌的成熟性、规模性与专业性。我们再看看身边的品牌、看看同行与竞争对手,分析一下,是不是他们的设计确实与品牌的成功性有一定的联系?。
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并非“两微一端”的简单叠加,一定要实现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资源联动、内容共享、人员协同、营销相融和产业并举。最简单的方案往往是最有效的,因为,一个简单的logo、标志、商标熊掌能够符合图标设计的大部分其他要求。。一个好的公司LOGO设计应该具备以下几点1,必须要好看!这是空灵一直提倡的,我们做为设计师就是创造美观,如果设计出来的东西不好看,纵有千万种含义,那又能如何?。
3、新媒体并不是广电系统的附属,而是让广电进行系统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由于缺乏新媒体运营的经验和互联网思维,现在很多台的做法是开几个微信、微博、APP,最多再买上几个微信直播设备,把电视端的内容每天移植到这些新媒体平台上去。
广电人一定要清醒,电视端的内容观众都懒得看了,谁还会看你的微信?所以,一定要摒弃广电的先入为主。便于记忆,现在的公司非常多,所以出现在人们眼中的企业LOGO设计就非常多,让人们一下子记住你似乎大多都是在一厢情愿,所以,logo上最好能带上中英文名称,即使人们没记住logo的图还有机会记住logo的名称。
4、“快”和“融”是检验广电新媒体的内容生产的标杆。
无论在内容生产、活动执行、广告回报或媒体产业规划方面,都要顺应平台化、交互性、社交化的趋势,创新采编流程、加强内容建设、优化信息服务,“融”新旧媒体之所长,形成集团作战的协同运营机制。以上几点是空灵的一些建议,至于一家公司的规模大小,有没有得奖,设计师资历,其实都可以放在次要位置考虑。
5、要改变传统媒体单一的以内容生产为中心的工作模式。简单的设计能够更好的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一个简单的LOGO设计公司、标志、商标可以用在不同的媒介上,比如名片、杂志、海报等。
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互联网信息的便捷和海量是传统广电比不了的。
广电的新媒体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更贴近受众的服务性产品,不但提供信息咨询、还配套生活服务、消费服务等,同时提高用户的参与感,做人性化的定制服务。
只做资讯,必死无疑。
6、广电的内容生产人员要树立产品意识,做产品经理。
广电的新媒体运营提供的不止是信息,而是服务型的产品。
记者编辑们在拥有独家权威内容后,还要研究到达用户的方式与情境以及互动的可能性。
将技术转化为服务,做服务百姓的媒体,是如今媒体融合的应有之义。
7、在新媒体的运营中,营销要先行。
在新媒体的团队中必须有这三种人:内容生产者、技术人员、营销人员。
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要从一开始就参与到内容生产中去,理解产品,才能懂得如何销售。
8、目前广电再做APP已失去头部优势。
倒不如利用好微信公号、小程序、头条号等,以小为美。
9、大数据分析转化成粉丝经济。
新媒体玩儿的是粉丝经济,一切都要围着粉丝转。
广电要抛弃官媒的高姿态,做好受众调查,最对用户的喜好与习惯,设计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这要求广电人要有受众调查的意识,不要妄图猜测受众的喜好,科学的数据调查永远比想象来的准确。
关于受众的分析,要利用好大数据分析。
10、对一些地面频道和城市台来说,受众增长的最快方法其实是地推。
围绕本地受众,用多样且持续性的本地活动、本地服务来吸引用户、黏住用户是运营的重中之重。
11、广电新媒体盈利的模式应当多样化,单纯依赖传统广告的做法难以为继。
新媒体要最大限度地吸引粉丝、圈住流量,然后利用平台化的优势经营落地活动、文化产业、智能电商等,将平台上的流量进行变现,单纯接广告的形式实际上又走了传统媒体衰落的老路。
广电全媒体发展的未来是要变“广电+新媒体”模式为“广电+新媒体+N”的平台化模式。
这里,凡是有媒体属性、可以创品牌、能够通过粉丝传播推广的,就是可以加的,如电商、旅游、直播、健康、金融、物联网等。
建立一个有公信力、影响力的广电全媒体系统,将一切可盈利的产品、产业抑或概念放在这个平台上去,就会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12、在发展新媒体的关键时期,千万不能忘了广电自身品牌的打造。
毕竟广电独有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才是广电新媒体实现价值的根本保障。